发布日期:2025-03-29 23:27    点击次数:89

配资在线配资炒股 全民“淘金热”实录:有人套现339万,有人8万打水漂

今年 3 月,国际金价突破 3000 美元 / 盎司,创下历史新高。受此影响配资在线配资炒股,国内金饰价格突破 900 元 / 克。

从深圳水贝的代购到街边的回收金店,从年初走红的"黄金手机贴"到如今的"囤金条"风潮,黄金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社交平台上," 95 后投资黄金 23 天收益 11 万"等新闻频现,更是刺激了年轻人攒金豆的投资热情。

随着黄金被推上"抗通胀硬通货"的宝座,不少提前布局的投资者开始寻求变现。据《钱 · 江 · 晚 · 报》报道,有投资者在基础金价突破 700 元后,卖出 5 公斤金条,变现 339 万元。

然而,在这场全民"买金""卖金"盛宴背后,各类陷阱也随之显现:有商家以"高价回收"为诱饵实施诈骗,有平台打着"低价团购"的旗号卷款跑路,更有不法商家借"平替风"兜售以次充好的产品。

面对金价疯涨,黄金交易背后究竟藏着哪些风险?

一、真金怕"火炼",高价上门回收套路多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走势惊人。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 1 月黄金较去年同期暴涨超 40%。3 月 20 日,多家品牌黄金价格再创新高,周生生、周大福、六福珠宝等品牌报价均调整至 923 元 / 克,较前一日上涨 7 元;菜百黄金、上海中国黄金报价也突破 880 元 / 克,单日涨幅达 10~12 元。

金价突破高位,让更多囤金者心动,考虑趁高价将黄金卖出。3 月 19 日,在北京西城区新街口的一家金店,张洋以 701 元 / 克的价格变现了 53 克黄金。半小时的验金程序后,37300 元转入他的账户。这些早期低价买入的黄金,确实成了一笔不错的投资。张洋告诉"豹变",黄金突破 700 元达到了自己的心理预期,虽然囤金不多,但"也算吃到肉了"。

在众多黄金回收渠道中,"免费上门验金"因其便捷性受到年轻人青睐。多位消费者告诉"豹变",他们会通过社交平台搜索黄金回收等关键词,而上门回收一般当日即可验收转账。

同时,"高价"成为不少上门回收机构的引流方式。"豹变"随机联系了一家回收机构,对方称 3 月 20 日回收价达 763 元 / 克,较当日国际金价 706 元 / 克高出近 60 元。该机构表示,总部位于深圳和合肥,可 24 小时提供上门服务,且不收取损耗费、折旧费。然而,当"豹变"要求加微信,让对方提供北京的线下门店地址时,该机构并未进一步联络。

看似诱人的高价回收,实则暗藏风险。来自广西南宁的薄荷就曾踩过类似的坑。2 月,她预约了一家声称"高出大盘价 5 元"的上门回收机构。然而验金时,对方以"金子杂质不纯"为由,强行压价八折结算。最终 40 克黄金仅以 540 元 / 克的价格成交,远低于正常回收价。

除了价格陷阱,上门回收还存在"鬼称偷克重"、验金过程中"动手脚"等乱象。广东的王倩年初在抖音搜索上门回收,原本称重 23 克的黄金,上门机构声称只有 18 克。在发觉不对劲后,王倩发现该店在大众点评上的多个连锁店铺是将客源引流至同一家店,且该机构根本没有实体店。在逐一拍照举报后,该店老板无奈只能将 3000 元欠款退回。

四川消费者李菲的经历则更为惊险。3 月初,她在闲鱼发布出售黄金信息后,一家上门机构趁她不备,将她购自中国黄金的 999 足金手镯故意烧黑,以此压价九折回收。所幸李菲及时发现并拒绝交易,但这只手镯至今无法恢复原状。

二、低价抢购团火热,购金 APP 暴雷

在金价持续走高之际,以"低价抢购"为噱头的黄金投资平台不断涌现。然而,这类平台暴雷事件频发,让不少消费者损失惨重。

去年 11 月,打着"一站式奢侈品购物平台"旗号的"麦多多" APP 暴雷。据多位受害者反映,该平台主打低于大盘价 20 元 / 克的黄金首饰交易,一笔两万元的订单转手即可获利近千元。正是这样诱人的差价,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入局。

陈丽告诉"豹变",她在 2024 年 8 月通过薅金作业群得知麦多多平台。在下载注册后,陆续在平台买过多次黄金,刚开始都是正常发货,但 11 月后平台突然停止发货,客服也从此失联。事发后,她曾经进入一个四五百人的受害者群,但群内大多数人的款项根本无法追回,至今该群已经解散,她对追回自己的八万元欠款已经不抱希望。

据澎 · 湃 · 新 · 闻报道,有消费者前往麦多多办公地点,结果发现该公司已经人去楼空,"初步统计被骗的有四百多人,总金额 2000 多万元"。事实上,类似的"套路"并非首次出现。此前的蜜堂、优联云购等平台,都以相似手法圈钱后卷款跑路。

然而,教训并没有让市场清醒。一直以来,社交平台上活跃着以讲述黄金知识、讨论低价黄金购入渠道引流的薅金作业群。这些群多以分享黄金投资知识为由,实则引导用户注册可疑平台。

以名为" 17 拍"的小程序为例,该小程序是一个每天定时抢购低价品牌黄金的交易平台,每天上下午和晚上固定时间内均可抢拍。抢拍模式分为 7 人团、10 人团、12 人团三种,7 人团有 1 人、10 人团有 2 人,12 人团有 3 人可以抢中。

"豹变"发现,在 3 月 20 日晚 8 点半的抢拍产品预告中,一只标注周大生的 35 克流光手镯活动价为 23526.65 元,相当于该手镯每克 672 元,较当日大盘价低 34 元。

据 17 拍相关人员介绍,在该小程序进行实名认证后可拉至老客户微信群,想要抢购产品可在小程序内充值。每款产品的实付金额是活动价加上产品页面的"保证金"。如果抢购成功,需要在 24 小时内付清尾款,如不支付尾款,将扣除保证金。对于抢拍失败的人,平台规定将给予"鼓励金",该金额取决于参与抢拍的商品克重。

在与相关人员沟通中,他们提到,预售商品 20 天后发货,若延误还将按" 0.2× 克数 × 天数"赔付。不难发现,该作业群的群主,多以鼓励金为诱饵,鼓励消费者多参与抢金团,即便抢不到也可以"薅"鼓励金。

看似能占到便宜的低价模式下,平台的多位消费者却迟迟等不到发货。在社交平台 ID 名为" 17 拍济源运营服务中心"笔记下,平台买家们在评论区催发货,有留言称拖了两个月至今不发,也有买家称发货时间从 1 月拖到 2 月,质疑平台逼买家退款,赚取保证金和黄金差价。

3 月 20 日晚,17 拍小程序的"大厅"页面上方,公示出当日的交易总额为 33 万、鼓励金总额为 190 万,同时在线人数近 9 万。据平台官方客服介绍,17 拍背后的主体公司为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企查查可见,该公司背后股东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等。

虽然有国资控股公司背书,但 17 拍官方运营账号下催发货的消费者们却并不买账。有消费者在评论区暗指,中国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也曾在去年被爆出非法集资,担心这是"换汤不换药"的新骗局。

三、百元金包银成平替,真金含量真假难辨

随着品牌黄金价格不断走高,黄金首饰正逐渐成为一种奢侈消费。在"追涨"心态的推动下,一种外观酷似黄金但价格亲民的替代品——"金包银"产品悄然走红。

一位水贝商家告诉"豹变",去年底开始,水贝的金包银、金铸银等店铺明显增多,甚至出现专门售卖金包银的卖场。2025 年春节以来,不少预算有限的年轻人,将目光从动辄万元的足金首饰转移向千元以内的金包银,不仅戴着体面,还没有经济压力。

金包银产品为何价格如此"亲民"?上述商家告诉"豹变",金包银与黄金饰品肉眼几乎无法分辨。但两者价格却差异巨大,金包银产品会在标签上标注"金重"和"银重",金重多在 1 到 2 克,而白银大盘价每克不到 8 元。即便加上工本费,一只 10 克的金包银手镯售价也只需千元出头。

为了抚平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担忧,多数金包银店铺都提供检测证书和" 100% 回收"服务。但从消费者反馈来看仍存在漏洞,常见的问题在于黄金克重与商家标注不符。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豹变",正规金包银需要用金片包裹,受工艺限制只能做简单款式。市面上很多镂空复杂的款式其实是"银渡金"工艺,实际的黄金含量极低,"一只金包银手镯 0.2 克黄金就够了"。

此外,金包银产品的黄金克重很难精准检测,代表检测证书也有水分。上述业内人士提到,想要精准克重需要做破坏性检测,用硝酸把金银分离才能测出来,但饰品就作废了,这也给了商家"虚标"金重的机会。

为规范市场秩序,去年 10 月 23 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关于规范镀金银首饰生产、销售行为的行政告知,对"标签标识""检测证书"等方面做出提醒。

当前,在各国央行抢购、地缘政治等因素推动下,黄金的避险属性被不断强化。3 月 20 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投资金条价格均已突破 710 元 / 克。面对不断攀升的金价,投资者既担心高位接盘风险,又害怕错失"上车"机会。

如今,有关黄金走势的预测观点诸多。但无论走势如何,历史高位背后都可能暗藏风险。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更应在风险中保持理性。

(应受访者要求配资在线配资炒股,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杠杆鑫东财配资_期货配资鑫东财配资_期货配资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